中国建站12月27日讯:十位大学教授昨日以公开信的方式向温家宝总理发出建议,他们表示:"1元燃油税完全不能向社会提供资源短缺的信号,3~4元/升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燃油税额度。此时正是引入这一中等强度燃油税额的极好时机"。言论一出,立刻在网上引来讨伐之声。记者从几大网站的留言上看到,多数网友对提高燃油税的说法表示反对。网易一位网友说,这是“每天消费200元的人对每天消费20元的人讲的”。也有网友反问道:“油费一高,所有物价就飞涨,企业无法承担高昂成本,就得破产,百姓就得下岗。” 【十教授的建言让人越看越糊涂!】
建议对燃油税征收重税,10位教授须把理讲得清清楚楚。这应该是教授的过人之处,也是赢得公众尊重之本。然而他们既没说1元燃油税为什么"完全不能向社会提供资源短缺的信号",也没说3~4元/升何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燃油税额度"。因此,他们拉响的"不然,未来20年间,我们将付出难以承担的代价"这声警报显得危言耸听,他们强调的"3~4元/升,才是充分利用了难得的时机",这一自信显得信口开河。试问:怎么不提10元/升?理论上,还有足够重的税额能使社会不用一滴成品油呢。 【节约能源就要维持高油价?】
他们建议“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跌。我们零售汽油原价格保持不动”,这句话逻辑混乱。国际油价从7月中旬的147美元,一路滑落至不足40美元,跌幅高达73%,相应的,美国汽油价格也几乎下调了65%。而中国凭什么“零售汽油原价格保持不动”?为了“节约能源”,十教授当然可以说“还是要维持高油价”。但成本是什么?成本是白领买了汽车,也不敢开出去几回;成本是工厂生产了衣服、电器,也运不到边远地区销售;成本是农民生产了粮食,也没有钱把它运到城里卖!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石油消费量上升,只有我们的油价和消费量岿然不动。到时候,中国老百姓的确是“节省”了,没有“效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但石油该枯竭还是会枯竭,因为中国远不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大头,更不是唯一的消费者。 【十教授犯了一个大错误】
他们在建议中说,中国的燃油税税率(其实是消费税)“低于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唯独接近于美国。我们不能效仿美国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因此也不能效仿美国的燃油税额度。”这句话显出,十位教授对燃油税并不是太熟悉。要知道:美国的燃油税是包含过路费、过桥费的,而我国的燃油税是不包括过路费、过桥费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燃油税税率接近,实际上对中国而言,意味着燃油税的标准是高的,因为,车主还要额外承担过路费、过桥费! 【总结】十位教授做了一次无用功——在有关部门和既得利益集团乐得跟一朵花一样,十位教授还可能觉得自己在顾全大局。可悲之处正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