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的一篇关于电信涨价的文章《电信涨价即成事实 单个机柜每月不低于5000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业界纷纷讨论IDC行业究竟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中国IDC圈也针对电信涨价一事在业界做了一个小调查,看看涨价究竟对中国IDC行业造成了多大影响?事过月余,调查结果显示,71%的IDC从业人士认为IDC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只有20%的IDC从业人士持乐观态度,认为涨价没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9%的IDC从业人士认为情况还不明朗,尚有待观察。 而且,作为IDC行业的媒体人,这段时间以来笔者耳朵里也不断听到IDC从业者抱怨这么一件事,那就是电信带宽涨价了,IDC业务越来越难做了。 那么,电信带宽涨价为什么会使IDC业务越来越难做了呢? 笔者从四博互联CEO柯尊平先生那里了解到,以前西部数据中心一个100M机柜的价格大概在8万以内,现在的价格整整翻了一倍。笔者还了解到,目前执行电信涨价政策的地区主要有广东、江苏、陕西等地,这些地区涨价幅度都在一倍以上。相对其他地区,虽然没有大幅度涨价,但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电信涨价政策还未在这些地区执行,明年电信涨价政策全面执行的趋势将不可阻挡。 众说周知,IDC服务商是从电信运营商那里拿电信资源的,然后加上自身的服务之后卖给客户,赚的就是中间的差价。可现在电信把价格猛然涨了一倍以上,这样就导致IDC服务商的成本差不多翻了一倍。作为企业用户来说当然不愿一下子多支付一倍的费用,要么就是干脆少要带宽,压缩相关的成本,要么选择到没有涨价的省份。事实也确实如此。据广东佛山的IDC从业者蒋先生向笔者透露,因为电信涨价,业务量急剧减少,近日佛山机房下架了800台服务器。而据浙江远景的市场人员向笔者反映,由于相邻省份电信涨价,近日公司业务量确实小有上升,其中有不少客户都是从涨价省份转移过来的。 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果说发生在今年3月的十部委联合整顿互联网事件是IDC行业整顿的前奏的话,那11月份出台的电信涨价政策就是IDC行业整顿的高调体现。十部委的联合整顿事件直接致使一些中小IDC服务商在整顿风暴中"猝死".而电信执行涨价政策的结果以目前来看,对中小IDC服务商的打击更大,进一步来说,是直接打击了私营IDC服务商。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整顿和规范都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导致整个行业混乱无序,停滞发展。但如何整顿规范却的的确确是关系到一个行业能否良性发展的艰难命题。 对此,大部分IDC服务商都普遍认为,此次电信全国范围内的限价政策并不合理。因为目前的中国IDC行业的发展并不均衡。地区不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这和中国整体的经济状况是很相近的。南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IDC行业也发展良好,内地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IDC行业的发展也就相对比较落后。如此全国范围内的施行电信限价政策,必然会出现IDC行业两级分化的局面。而且业内人士还指出,电信涨价对像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级城市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此前这些城市的电信IDC价格已经是高了。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那些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二三级城市生存的IDC服务商。这些小城市的IDC服务商很有可能由于客户无法接受涨价后的IDC服务价格,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盈利点而关门大吉,成为此次行业整顿的牺牲品。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这些中小IDC服务商就必须为行业的规范做出牺牲呢?在政府正努力让世界承认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同时,这种垄断性企业硬性干预市场的行为为什么还能堂而皇之出现呢?就目前的中国IDC行业来说,处于中国IDC产业链上游的老大哥电信级运营商,由于政府性质和先天优势在行业内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而行业内出现垄断个体对行业的发展绝不是好事。与此同时,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小IDC服务商,此次电信涨价政策使得他们更加举步维艰,同时也让这些困境中的中小IDC服务商倍感迷茫,看不到出路。而且大部分私营IDC服务商的发展在短期内还是得依靠老大哥的"高抬贵手".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电信的条件再放松一些,私营IDC企业会存活的多一些;政府的整顿政策再灵活一些,行业的发展也许会更好一些。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的发展更多的应该依靠市场的调节,从资格认证及规模要求来进行行业指导,而不是政府或是垄断企业对价格的硬性控制。而此次电信政策性的强制涨价,并没有真正起到促使行业良性发展的作用,却让IDC行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反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即使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干预,也是针对垄断企业,就如美国政府分拆微软和美孚石油。而在中国IDC行业里既充当"裁判"又充当"运动员"的电信部门,是否对中国的市场经济政策有点讽刺意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