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观察:互联网正成为百姓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
作者:sam 来源:dc8008 日期:2007年10月30日 点击数: |
十七大期间,一群小记者的博客红透了半边天。这些分别来自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等栏目的小记者集体选择在央视国际网络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小记者的博客成为了此次“十七大”网络报道的一大新亮点。据悉,开通不到五天,小记者发表博文54篇,博客专题访问量已经突破85万人次。
随着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各地群众纷纷致函致电中共中央,祝贺十七大圆满成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但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党的十七大”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百姓借网络贴近“十七大”
在党的十七大网上宣传报道中,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以多媒体、多手段、多方式开展网上报道,使十七大网上新闻丰富多彩。强烈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和阅读兴趣,成为会场内外的一道亮丽风景。
十七大期间,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网站等4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对十七大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党代会第一次进行现场直播,也是网络媒体第一次现场直播党代会。各网站十七大报道浏览量位居所有主题的第一位。仅10月15日十七大开幕式报道中,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在4个小时内点击量超过2.5亿次,是平时日访问量的3至4倍,其中海外浏览量5000万次。
更有数据显示,大会期间,58万国外网民参与了中国日报网站“中外论坛”讨论,100多个国家受众收听了国际在线网站十七大开幕式直播,160多个国家受众来信来电10万多封/次,包括斯里兰卡总理在内的3.5万个国外听众发来祝贺音频。
同时,网站与网民互动功能充分发挥,网上发帖量创下历次重大宣传活动最高纪录。截至18日,北京市14家网站十七大宣传专题网民跟帖达6.6万余条,网易跟帖栏中还有全国各地网民为“热烈祝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盖起的“跟帖高楼”。此次党代会网民跟帖数量有望突破30万条,创下重大宣传活动的新纪录。
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大媒体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开辟了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网络丰富百姓参政议政形式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从早期的“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到如今蓬勃发展的“阳光政府”、“数字城市”、“数字社区”,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演进,“转型”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热点,更是政治领域的热点。而电子政务就是实现政府角色“转型”的助推器。可以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强力推动。
一方面随着网上民意的逐渐盛行,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网络民意、重视网络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也将浏览互联网作为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正开始以更为丰富的形式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如针对社会关注的某项热点议题组织官员、学者同网友对话交流、一些乡镇将财务收支明细账输入电脑供查询监督、官员开“博”与网友交流等,便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互联网这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其发展壮大毫无疑问将对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进一步提升网络“亲民”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中国网民数量近年来迅猛增长,在10月1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说,截至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72亿。通过网络,普通百姓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最新决策,还可以随时随地表达意愿、诉求,让党和群众、政府和人民直接“面对面”成为了可能。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和话语平台。
而从十七大网络热中折射出普通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民主意识,忧国忧民的公民情怀,更是值得欣慰。一系列政府官员重视网络民主政治建设的举动和举措,充分体现了本届班子和政府的精神——亲民务实。备受媒体和网民期盼的十七大“民生的盛宴”是“亲民务实”精神的继续传承和发扬。
互联网凭借广泛的覆盖率和即时信息传播能力已把越来越多的受众吸引到电脑屏幕前。而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互联网的发展,使更多人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使更多的百姓能借助网络进一步了解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
|
|
|
|
|